异体头身重建(头移植)有三大科学问题(1.中枢神经再生;2.缺血再灌注损伤;3.免疫排斥反应)亟待解决,首当其冲的是中枢神经再生难题。日前,全球异体头身重建术领导者、哈医大任晓平教授的团队再传佳音。他们在设计应用聚乙二醇复合鸡尾酒药物对小鼠、大鼠SCI动物模型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效果之后,近日又在大动物方面的相关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悉,他们在长达半年的造模与康复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小动物模型上取得的成果,完全能够在狗的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再生动物模型中得到复制。为加速向临床转化,其团队正在启动非人灵长类动物方面的实验研究,目前实验正在进行中,狗的相关实验成果也在撰写与投稿中。任晓平教授表示,大动物实验中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开展非人灵长类的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早日向临床转化的信心和决心。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脊髓结构破坏导致躯体运动和/或感觉神经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的严重致残、致死性疾病。美国每年新增约11,000例新发脊髓损伤病人,而我国每年也在以超两万新病例方式在递增。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新的医疗创新技术如能转化到临床,其应用范围很广,将惠人无数。
传统临床医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例如脊髓在伤后功能不可恢复,这不仅是因为上述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在于损伤过程中导致的神经元有限且不可再生。事实上这个传统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可恢复论”并不是绝对的。任晓平研究团队进行相关领域的国际研究合作和探索后,提出了脊髓融合的神经生理学基础(GEMINI)中枢神经系统的双路下行控制理论学说,同时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拟定新的治疗方式,进行损伤区瘢痕切除,以最小损伤修剪脊髓断端,断端满足对合要求应用融合剂修复,以期以最小创伤最快速度完成损伤脊髓的重连和融合。目前应用此技术方案进行的啮齿类动物实验已取得满意结果,但小鼠的背侧皮质脊髓束走形和大动物乃至人类有较大程度的区别,建立SCI离断损伤大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手段的有效性验证,对于预判用来融合脊髓损伤断端的聚乙二醇有效性,乃至此项研究发现的临床转化至关重要。
当前,身为骨科主任的任晓平及其团队的工作目标十分坚定,其工作理念就是:以临床扶持科研,以科研推动临床,为新技术从科研向临床转化搭建平台,争取科研临床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