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2点,人文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集中学习讨论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教授题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专题讲座,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艾四林教授的讲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的内涵”“中国特色与中国优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阐述,表明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更加深入、战略上更加成熟、实践上更加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不仅启示了正在走上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启示了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学院党委书记黄永柏教授提出,艾四林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有关问题的诠释、讲解和阐发,不但具有权威性、学术性,更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现代化是自工业化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几百年来梦寐以求而始终求而不得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具有中国自身的特点和禀赋。不但是综合国力空前增长的现代化,更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但是要解决富口袋的问题,更要在更高层次上同时解决富脑袋的问题;不但是要解决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的现代化,更要从根本上解决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要解决人的现代化的问题。听了艾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量化指标、坚持原则、实现路径及举措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现代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指标;不是停留在口号和期盼中,更多应体现在行动实践中。我们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理论工作者,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中,决不应该仅停留在表面的蜻蜓点水、人云亦云、照本宣科上,而应该沉下心来,坚持“问题导向”和“探究式”学习,用真理的魅力、严密的逻辑和翔实的论据作为学习宣传贯彻的坚实支撑。
人文学院院长尹梅教授表示,通过学习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形成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成立一百多年来所进行的一切奋斗,目的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
副院长朱洪岩提出,讲座中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党中央部署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还将面对许多富有新的历史特点、新的时代内涵的斗争,更加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和勇毅担当。
副院长瞿平教授表示,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党支部书记何宁表示通过今天的学习,深刻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第二党支部书记姜鑫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和生动实践,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类情怀与世界意义。第三党支部书记张赫楠认为能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学生党支部书记李冬昀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深刻地了解并认识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道路,作为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精进专业本领,以青年之声描绘青春画卷,展现新时代医学人文青年的自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