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23:20搭载着黑龙江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支援队队员的南航CZ5243次航班平稳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此次黑龙江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四所附属医院选拔的136名精兵强将组成,队员中有不少80、90后龙江青年,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群龙江青年带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告别亲人和朋友,无畏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成为抗击疫情的生力军、冲锋队。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最可爱的人。
“领导,现在我可以立刻加入一线工作!我义不容辞!”这是医疗队队员、青年团员、哈医大一院护士齐然在微信中与领导请战的一幕。1992年出生的他,已经在哈医大一院工作了4年,疫情来临之际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不忘医者仁心的初心,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不计得失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向护士长王磊请战。他甘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化成保卫疫区人民的铜墙铁壁,那一句句坚定的话语代表的是白衣战士坚毅的决心,齐然用实际行动践行、诠释了青年团员的使命担当。
30日20:35,哈医大二院感染科护士申傲结束了她在武汉协和医院(西区)的第一个白班。此时她已在隔离病房坚持了6个小时,按程序脱下防护服后,她早已汗流浃背,全身湿透,照镜子时才发现自己的脸上也挂了彩,由于近期长时间佩戴N95口罩,除了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压痕外还将下巴处的痘痘磨破了,脸上留下了血渍。走出病房,她不禁感叹到“我又能自由呼吸了!”回到驻地酒店,她一一回复家人发来的微信,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要去前线,不害怕吗?”她骄傲的回复“我身上是带着‘红色基因’的,在这种危难时刻我就应该冲上前!我的爷爷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医,我的奶奶是一名军护,以前他们给我讲年轻时救死扶伤的故事,眼睛里真的是在放光,当时我就觉得我要坚定地走下去,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如今我已经在哈医大二院感染科工作了八年,虽然离他们还差的很远,但我一直在努力。”在病区工作的6小时里,护士们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这不仅是对人的生理考验,更是对心理的极限挑战,虽然刚开始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她一直给自己打气“申傲加油!你可以的!”在工作的6小时内,她对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发放口服药,帮助病人雾化,给病人静点,协助医生为患者上呼吸机并参与一些病人的抢救……第一个白班就有好消息,一名重症患者炎症较重,根据医大二院呼吸、感染两科医生共同制定的医疗方案,患者经过雾化治疗,喘气不再费劲,呼吸变得顺畅,这更坚定了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们的决心。
来自哈医大三院的刘丁毓,也是此次医疗队成员之一,他不仅是共青团员,更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护理学院优秀毕业生,现就职于哈医大三院重症医学科。他工作认真负责,待患者如亲人,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在疫情面前,他义无反顾,率先报名,冲到防疫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他说“我愿做巨浪前逆流而上的战士,时刻听从召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捍卫人民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的意义”。当他们披上这纯洁的白衣,心里装的只有病人,这是白衣天使的使命感,是宣誓医学誓词时的那份初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哈医大校训,无愧于哈医大这所优秀的学校。
“我们已经平安抵达武汉!”“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安全归来,一定让你们接我们回去,相信我们,相信医院,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们一定行,我们共同度过难关,战胜疫情,还一个美丽的武汉给祖国”。这是医大四院呼吸一科的孟凡莹每日写下的“战地日记”中的一部分。当武汉疫情严重的消息传来时,她毅然报名参加医疗队,到达武汉后,她顾不得休息,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感控培训中,每次开会时都强调防护服的重要性,在穿脱防护服时任何一个多余动作都是危险的,稍有不慎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必须做到零失误,孟凡莹和其他同事反复练习,达到无失误无差错,大家摩拳擦掌振奋精神,随时准备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培训结束,孟凡莹回到房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视频、报平安,哪怕自己身处疫区她还是担心着家中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是啊,正是因为有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武汉才有希望,不是吗?
如今, “90后”中90年出生的人已步入而立之年。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汶川地震、2009年的甲流疫情,那时的他们尚且稚嫩,如今疫情来势汹汹,90后的共青团员们也用自己的臂膀支撑着武汉。龙江青年在这次疫情面前会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对国家、对党的无限忠诚真正夺取这场抗击冠状病毒肺炎“战疫”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