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庆校区护理学院院长周郁秋教授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作为国内护理学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周郁秋教授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多年来,她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敢于创新,在取得诸多荣誉的同时,也为身边的同事们树立了榜样。
“科研就是我的生命”
对一所大学而言,教学与科研好比是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对一个专业而言,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则决定了这个专业的生存发展和学界影响力。
作为护理学院院长,周郁秋教授十分重视护理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科研实力的提升,她视科研为生命,全身心投入其中。
在科研工作上,周郁秋教授率先垂范,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持一次次超越自我,一人独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下了国内护理学研究领域的新高度。同时,她更善于调动整个团队的力量,帮助那些科研骨干找资料查文献,不断激发其思路,还在生活上给予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
从2008年到现在的七、八年时间里,每年的正月初四以后,周郁秋教授都要带领院里的十几名科研骨干利用假期到学校修改标书,从书写格式到申报方向的把握、技术难点的解决给予全面指导。由于学校食堂和附近的餐馆都在歇业,为了不影响大家工作,周郁秋教授一连多日每天都起大早上市场买来新鲜蔬菜,为大家准备丰盛可口的午餐带到学校。“营养跟上了,才能有精力把工作做好。”看着老师们吃得津津有味,周郁秋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大家吃在嘴里,暖在心上,可看着周院长因操劳而显得憔悴的面容,都十分心疼。但他们知道谁也没办法阻止她继续为大家操心,只能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争取用最好的工作成绩来回报她的关心与呵护。
短短3年时间,护理学院就有3名青年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院获批课题总数达到9项,各类教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累计超过230多万元。同时,学院还争取到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支持累计700多万元,在完善原有护理实验室基础上,新建了国内一流的ICU重症监护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些年,周郁秋教授将她全部的身心和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事业上。紧张繁忙的工作日程,让她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健康,一次又一次推掉学校组织的体检,好几颗牙齿出现问题都没有时间去治疗,一直这样拖着、挺着很多年。这与与她对待工作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作风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近年来,大庆校区护理学院在教科研成果积累方面一直位居国内前列,并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敬业进取、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推进了我校护理学专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学科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省级重点学科,她本人也多次应邀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等科研论文多篇。
“我们的目标就是国内一流”
几十年如一日,周郁秋教授始终把护理教育事业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国内一流”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发展目标,并为此付出了常人所不知的辛劳和汗水。
曾经在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攻坚阶段,周郁秋教授的父亲病情危重,作为从事护理工作的女儿,她本应该床前尽孝,给老人以慰藉和关爱。但一切以事业为重的她,擦干泪水,和老师们一道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不是她不懂亲情,更不是她心中无爱,她有她最爱的护理事业。在她的心中也有遗憾,但是这份遗憾换来的是学校护理学专业的飞速发展,她觉得值了,天堂里的父亲也一定会为她感到骄傲。
像这样舍小家为大家,舍小爱赴大爱的事儿在周郁秋教授身上还有很多。
多年来,作为学院主要领导和护理学专业改革发展的领头人,周郁秋教授不仅勤于思考,善于把握国际国内护理学专业发展动向,更能够以身作则,团结带领整个护理团队,共同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踏步前行。
在周郁秋教授和她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大庆校区护理学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7年,护理学专业由中专教育升格为高级护理教育;2000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1年被评审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大庆校区护理学专业已发展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同类同层次院校中位居前列的名优品牌专业。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时,教育部专家组给予大庆校区护理学专业极高的评价:“全国同类行列最好的专业”。
荣誉与成绩,是青春与汗水凝聚而成,是周郁秋教授与她的团队不懈追求的一串串脚印汇聚而成。
“我就想为大庆百姓做点事”
为发挥我校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大庆经济社会发展助力,2015年年初,在市委市政府“市校深度融合”背景下,大庆校区决定成立健康照护基地。
校区领导对健康照护基地建设高度重视,曾多次强调:学校尤其是护理学院,一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以健康照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突出服务社会功能,为大庆市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建立健康照护基地这个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护理学院院长周郁秋教授的身上。
周郁秋教授一直对当今社会老龄人口、慢性病患者、二胎孕产妇及婴儿、残疾人等四类人群的健康照护问题有所关注。由于大多数健康照护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经常会导致法律纠纷,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我就想为大庆百姓做点事。”成立一个机构,对现有护理人员和无业、下岗再就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的专业护理技能培训,是周郁秋教授一直以来的愿望。
为按时完成“基地”建设任务,周郁秋教授和她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等前期筹备工作。
2015年12月23日,健康照护基地第一期“母婴护理师培训班”正式开班。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开始,也是周郁秋教授和她的团队向布满重重考验的未知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为使“基地”发挥在大庆、全省乃至全国健康照护行业中的引领作用,把健康照护产业做大做强,周郁秋教授和她的团队开始教材编写和规范化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
2016年是周郁秋教授和她的团队老师最紧张忙碌的一年。几乎天天都要加班,每晚都要开会,如此往复,量的积累可想而知,这不是常人能够坚持下来的。
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调查、走访了近2000人,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的筛选、整理、分析和照护标准的测试。最终,编写出了《养老护理员》、《母婴护理员》、《护理员》、《康复护理员》等四部教程,《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规范》、《家庭育婴服务质量规范》、《机构养老护理服务规范》、《产科陪护服务规范》等四项标准顺利通过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评审,确立了大庆校区在健康照护专业测评中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截至到目前,大庆校区健康照护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毕业学员大多在北京、哈尔滨等地就业。同时,还承担了大庆市总工会为4050名各类人员提供就业培训的任务,现已培训1000多人。
2016年,大庆校区还积极响应大庆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的号召,依托健康照护基地免费为肇州县兴城镇大阁村21名贫困农村女性学员举办了一期“育婴师培训班”,使她们学到了依靠勤劳双手创造财富的真本领。
从投入人力物力建设健康照护基地,到自编教程、制订行业标准、行业引领,大庆校区在助推大庆健康照护产业发展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受到大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所有这一切,都是周郁秋教授和她的团队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她们在用心为大庆百姓做事。
“桃李天下是我最大的自豪”
在教学上,周郁秋教授既是教书的典范,又是育人的楷模。她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贯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被学生称为良师益友。
多年来,周郁秋教授用爱心教育和感召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铺路架桥。尤其是对那些贫困学生与患病学生这样的弱势群体,她就更为关注。
曾有一名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导致生活负担重,心理压力非常大,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已经准备放弃学业。周郁秋教授得知后,主动找到她谈话,给她希望,鼓励她坚强起来,还拿出600元钱资助她。同时,她还组织同学捐款,并在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怀照顾,使这名学生顺利毕业并被录用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工作。
在周郁秋教授和全院老师的齐心努力下,近年来大庆校区护理专业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过级率始终在90%以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国内医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她培养的研究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南方有2所高校,每年都从她这里预定研究生,其中一所学校目前已经录用了6名。他们有的已走上了系主任、系书记等重要岗位,有的获得了所在省的五一劳动奖章,还有的则在护理科学研究上做出了突出成绩,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资助。他们在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突出表现,就是对周郁秋教授培养人才质量的一个高度认可。今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陈昊天,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录用,其他3名学生分别被录用到北京、青岛和哈医大附属一院工作。
南方一所医学院的院长曾这样评价周郁秋教授的研究生,周老师学生的身上传承了她人品和学品的优秀基因。
在竭心尽力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周郁秋教授还不断通过实践总结教学成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她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主编、副主编教育部、卫生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多部,并担任国家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规划组成员,其中一部教材被评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和纷至沓来的荣誉,周郁秋教授处之淡然,因为她知道,一切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桃李天下才是她最大的自豪。
鸿鹄有志,心向苍穹。最初的那份执着,正指引着周郁秋和她的护理团队,朝着更高远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