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官方网站背景:“十二五”期间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80个大骨节病病区县、394个病区乡、2347个病区村中,所有病区村已全部达到控制标准,98.2%的病区村达到消除标准。调查结果说明,黑龙江省历史重病区大骨节病情已获有效控制,达到基本消除水平。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努力,黑龙江省在抗击大骨节病的战役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退行性、慢性、全身性软骨骨关节病,患者多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轻者骨关节增粗,重者关节畸形、致残,是严重危害病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地方病之一。
大骨节病发现至今已经有160余年的历史。因其多见于乌洛夫河流域,故在沙皇俄国时期,最早称其为“乌洛夫病”。1854年和1901年,沙皇俄国哥萨克军医卡辛和贝克夫妇对病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为纪念卡辛及贝克夫妇对确认这种独立的疾病所做的工作,1906年,国际学界将这种病称为卡辛—贝克氏病。
在我国地方病流行史中,大骨节病民间俗称为“水土病”、“算盘指病”、“柳拐子病”,四川省一些地方称其为“骨节风”。对这种病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300多年前,如明朝末年《山西省安泽县志》中已有类似大骨节病的描述。
虽然我国大骨节病发现的较早,但防治工作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在我国,大骨节病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着一个庞大的患病人群。大骨节病出现在以病区当地生产的麦类、玉米为主食的农业人口中。患病人群分布从川藏到东北的狭长地带。这些地区的气候共同特点是暑期短、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形成一定程度的冷凉和相对的潮湿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居民健康受其威胁比较严重。
20世纪60代初到80年代,我国经历了一次大骨节病的严重流行,在此期间,重病村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可达60%-90%左右。处于生长期的少年儿童,最容易被侵害。儿童一般在7-8岁发病,在重病区发病年龄则提前到2-3岁。在轻病区发病年龄错后,可迟至10岁以后。到了成年人,病人拥有成人的心智,但身高却如孩童一样,虽然肢体完整,而骨关节明显变形。1977年,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病情普查。据1984年统计,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西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297个市、县、旗、7840个乡镇都有大骨节病发生,发病病人179.2万,受威胁人口3094.3万。
临床上,大骨节病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发病初期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只是觉得疲乏、蚁走感、麻木感等,肌肉酸痛,四肢发紧,动作不灵活。关节摩擦音或轻微的疼痛,这些症状尤其是晨起时最为明显,常需活动片刻后缓解。在关节明显增粗出现断指(趾)畸形之前,早期症状体征多缺乏特征性,表现为关节疼痛,指末节弯曲。大骨节病发病缓慢,病程长,一年两年甚至数年。部分可自行停止进展,直至成年也无明显变化。部分病人病情逐年恶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大骨节病症状。
大骨节病临床发病绝大部分是发生的儿童管状骨干骺闭合以前,临床主要呈现为四肢关节对称性增粗、变形、屈伸困难和疼痛、四肢肌肉萎缩。早期外观正常,但手骨关节有X线影像改变。轻度患者多发对称指关节病态增粗,或肘关节轻度屈曲,中度患者短指(趾)畸形及腕、膝、踝关节增粗变形,出现“鸭步”或下蹲困难。重度患者出现短肢畸形,身材明显矮小。
科学研究表明,早期大骨节病病理变化不但有软骨损害,而且伴有心肌、骨髓、骨骼肌、血管壁、胃、内分泌腺和外周神经的损害。大骨节病其原发病变主要是骨发育期中骺软骨、骺板软骨和关节软骨的多发对称性变性、坏死,以及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的病理学变化的本质为软骨的营养不良性变化。其生物化学变化主要表现内源性硫代谢障碍、血液酶变动、软骨代谢障碍、硒代谢紊乱、细胞膜成分和细胞因子异常等。
作为典型的地方病,大骨节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有效治疗方法,控制大骨节病的关键在预防。纵观我国大骨节病防治历史,科研人员总结出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换粮、补硒、异地育人、集中办学和搬迁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统称为综合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以及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带来的病区居民饮食结构和来源的多样化,我国绝大多数病区儿童新发病例已得到持续有效控制,各病区村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呈稳中下降或低位波动趋势,全国总体病情已基本达到控制水平,一级预防已见成效。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儿童大骨节病X线平均检出率仅为0.21%。现如今,仅西藏和青海X线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31%和1.39%。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世纪50-70年代,大骨节病曾在我国严重流行,遗留下来大量的成人大骨节病患者。2013年国家卫生计委发布的中国卫生年鉴显示,我国有大骨节病现症患者64.2万,其中成人大骨节病人约为62万,这些患者年龄段主要分布在35-60岁,疾病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阻碍了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成人大骨节病治疗成为困扰病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孙殿军,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会副主任委员及地方病防治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地方病学杂志》总编辑、黑龙江省流行病学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