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官方网站快讯

依恋与守望

时间:2014-08-26 10:03:144  作者:董桂珍  点击:

前些天收拾旧物,在压箱底的资料中,一眼就看见这个小红本本,不由得一阵强烈的沧桑感袭上心来。我把它托在掌心仔细端详,渐渐陷入了沉思……

细算起来,它有60岁了。暗红的皮面上早已失去当年的光彩,几道折痕好似老人脸上的皱纹,里面的纸页也泛黄得如同病妇的面孔,只有那皮面上刻下的10个银色娟秀的繁体字依然清晰如昨,熠熠生辉。这个小本本就是我大学时期的学生证。自打1954年8月24日入学之后,到今年的8月24日它整整陪伴了我60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曾是我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而只有新中国的到来,才使我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尽管到1959年8月大学毕业时,学生证已完成自己的使命被注销,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可对我来说,这段求学经历之难得、受益之深远,是永远也不能忘怀的;

作为一个终生与人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的医者和学子,任何时候都会牢记赐与他技能的母校与师长,忘不了母校所付与的“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其情之浓,其恋之深,确可倾注一生而无悔……同时,这学生证也是我早年的境遇和思想观念形成的见证,长期保存它,正是表明了我心底的那份持久而执着的依恋与守望。

人的生命历程有无数个驿站,人也总是习惯地走过一段路后回过头来望望,思忖一下对与错,得出些许感悟,以便走好后面的路。况且,随年龄增长,时光推移,同样的事每次感悟都有所不同。记得1948年春天,全家大小一同返回了久违的故乡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那时我已小学毕业,本应去读中学,隔壁二房东的儿子正在北师大附中读书,他讲道,这里的学生每学期要付相当于两袋兵船牌面粉(每袋50斤)的价值作学费的。对于穷百姓来讲,这钱数已相当可观,而父母又都在失业,没有收入,实在拿不出,我只得失学了。时逢北平物价飞涨,日子难过,所以,等到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全家立马迁回了沈阳。之后,当得知本地政府招收电话接线员时,父亲便叫我去应考这份差事,好挣钱养家。我当然不愿意了,把嘴一撅反驳说:“我还小嘛,我还要读书!”“咱们念不起中学呀!”父亲无奈地压底了声音,低下头喃喃自语。可我就是不死心,没听父亲的话,没去找工作。正巧,邻居的王家哥哥程林告诉我,沈阳四中正在招收新生,学费也不多谁都念得起呢。我高兴极了!乐得又拍手又蹦高!就在那年4月我考上了四中,被分到初一戊班,这回总算是念上书了,那种感觉真好,头上是响晴的天,树也绿花也美,心想没有比这更好的世界了……不久,父母经大连京剧团哈鸿滨伯伯介绍,双双去了沈阳的东北京剧团工作,家中生活才日趋稳定。当年10月新中国宣告成立。

从1949年到1954年整整六年时间,我读完中学,考上大学,既圆了儿时的梦,也实现了祖母的期望,也就在这短短六年里,使我幼小的心灵顿悟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首先必须懂得感恩。因为“念大书”这件事是我们董家几辈人可望不可及的,穷人没有机缘啊!而且我发现班上比我家更穷的学生不止一个,他们都来自农村,在靠政府发的助学金上学呢。事实证明了一个理儿,只有实现了公正与平等的好社会才有穷人的出路!所以,要感恩、要报答的思想就从此深深埋在心里生了根。其次,明白了人活在社会上的意义是什么。沈阳四中位于南九条,离家并不近,可我来得早!每天上午由老师给上文化课。下午便是政治学习讨论,题目是:人为什么活着?班长张大昕是个个头不高的小男孩,坐在第一排,他转过身来领着大伙发言,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有人为挣钱,有人为娶妻生子,有人为父母养老,还有人说是为了吃饭,这就引发了热烈的辩论,究竟是活着为了吃饭?还是吃饭为了活着?个个争得小脸通红,各论其理。有的讲:连饭都没得吃就活不成,还能干啥?也有的讲:吃饭是为了活着呀!而活着就是要为自己作事情……不记得辩论持续了有多久,终于有一天,辅导员老师(就是现在的班主任)在黑板上用粉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实际的结论是:人类生存无法脱离社会,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等都无法独自完成,都要靠社会来提供,人与人之间由平等的互助关系组成了社会,因而,每个人为大众、为社会服务、去帮助别人,是社会道义上的一种必然实践,人人都有为社会付出的义务。其重要的意义更在于: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至此,在我的头脑中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

我读中学那会儿,全国刚刚解放,历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和外族凌辱的百姓们,急盼有个清平世界,新中国的出现,体现了民之所思,她恰恰就像初升的太阳、像春天的和风、像及时雨,她真的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在政府一系列举措下达后,老百姓住得起房、吃得饱饭、念得起书、看得起病,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可以养家的工作。单说物价之低就足以令现在的青年人惊讶得咋舌!想啊,中学生每学期只交两元钱的杂费,其他全免,住宿生也仅收伙食费,每月才8元钱啊!家穷的还可以申请助学金!!天底下多难找这么叫人高兴的事呀?即使是读大学伙食费也仅有12元,更没收过学费,在大学时,家里每月只寄给我20元,可月末我还有5元的剩余呢!不时还能帮同学一把。尽管那时的工资很低,而人人都懂得节俭,家家都能放心地赖以生存。更要提到的是,战后的国家已是创痕累累,百废待兴,处处需要资金来重新建设,政府却首先把百姓的疾苦,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为百姓创造有利于生存的基本条件,全方位地解决了百姓的后顾之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青年人把为群众服务作为生活的宗旨,理所当然;而百姓们也都是打心眼儿里拥护。1954年春,国家发行建设国债,动员在职员工购买,父母回家谈到此事时被祖母听到了,年过花甲的她没有文化,在旧社会的几十年里她靠给富人当保姆养活全家,苦处可想而知。此时,她一声没吭,收拾收拾把家里几只鸡下的蛋装进一个小筐里,平时舍不得吃,这回却求人拿到市场卖了几元钱,然后拿到居民组去买国债。组长笑着对她说:“ 你老人家没有买国债的任务啊!儿子、儿媳都在单位买啦,钱拿回去吧!”祖母可不愿意了,急着说:“ 他们能买我就不能买吗?政府这么好,建设要用钱,我就不能尽点义务吗?”问得组长无话可说,只得把钱收了,给她买了国债。这件事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百姓的真实心里活动,他们无法不去爱戴一个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的政府啊!事实上,在有社会保障的条件下,若每个人都能全心全意为群众作事,结果受益的还是自己。即过去讲过的: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况且,当时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面向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当年周恩来总理的外衣上就别有一枚 “为人民服务”的胸章。政府官员都是名符其实的“人民公仆”,全国几亿人是个大家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那时的社会风气。而对于一些具有严重腐化堕落行为、以权谋私、贪得无厌的人,政府当局采取了果断的“零容忍”态度。如1952年对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官的果断处决,体现了当局反贪反腐的意志和决心,在如此严厉的震慑之下,还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毛主席当年就此事曾经说过;“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错误的干部……”这就是那个时期新中国领导者的远见卓识。

那时的我,豪情满怀,意气风发,下定决心把自己煅造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以最大的热情回报给可爱的社会和国家。这种坚定的意志一旦确立就再没有动摇过。在大学里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珍惜尺寸光阴,珍惜不再来的大好青春。我和同学们一样,都在“超学时”,都在竭尽全部精力去消化苏联七年制的教材、一心一意去领会老师们的教导。那时的校风纯朴、勤奋、乐观、向上、一派欣欣向荣。五年的刻苦学习,使我们修成正果,我成了一名能为百姓解决疾苦的医生,我可以用自己学来的本领,一门心思地去实现报答社会的心愿了。这个陪伴了我多半生的小红本本就是见证,哈!它就好像护身符,有它在身旁,那种神圣的使命感就从来没离开过我。我的灵魂仿弗永远也不会陷入歧途……

我这个从“沦陷区”和“国统区”一路迷惘着走来的女孩, 该多么庆幸我的青少年时代得遇新中国的朗朗乾坤!一个全方位纯净而安全的社会,给我净如白纸的童心写下了人生绝美的文字,留给了我贯穿一生的依恋,使得我在三十余年的从医历程中,一直坚守着“服务人民”、“报效人民”这条底线,从没有为一己私利而越过雷池半步。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同时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特征吧!

人到了耄耋之年,再回头审视走过的路,犹如登上泰山之顶,心胸豁然开朗,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人生的得失与恩怨早已化作雾霭散去。此时再问:“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拥有雄厚的家产?不是!是极其丰富的物质享受?也不是!是享有至高无尚的绝对权威?都不是,这些只不过都是生命中的海市蜃楼,唯有当百姓欣喜地赞许你、渴盼着你来助他,而你给了他们生命的希望,那时,才体现了你真正的人生价值;无与伦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会充彻整个心灵,这种持久的悦愉之情,是多少财富也换不来的呀……

在纪念入学60周年无比激动的日子里,于人生路上走过了八十一个春秋的我,怀着感恩的心,要把一千个、一万个祝福送给我的母校,衷心祝愿她在21世纪的今天,在医学教育领域里不断发展进步,日新月异;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出更多掌握高端技术、德才兼备、更深受百姓喜爱的优秀人才。

注:作者为我校医本五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