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官方网站快讯

大专家讲诗别具“韵”味

时间:2014-06-24 11:28:534  作者:聂松义  点击:

有人说,每个诗人都是开放的花朵。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云:“诗者,艺也。艺之成败,系乎才也。”或许诗人往往是向善的、诚实的、亦是睿智的,所以常被人们尊崇有加。最近听说我校在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刘树林教授,有时还给本科学生讲授选修课《诗词漫谈》。当时就想,诗有别才,亦有别趣,大专家爱诗还讲诗,作为校报记者一定要去访一访。

刘树林教授是我校药学院院长、基因组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堪称是一位大专家。他主要研究的领域为比较细菌基因组学、沙门氏菌的分子进化、人畜共患病感染因子宿主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和癌基因组学。因先前采访过他,知道他是2008年回到母校工作的。颇为显赫的是,近五年来他不断发表新的科学发现,同时提出了包括半封闭基因池模型、细菌自然物种概念、遗传界限等等新的理论假说。其中,细菌物种间遗传界限乃是一项重要科学发现,它让人类有了定义细菌自然物种的客观标准。正是通过这个项目,他把自己毕生探索的科学体系传承给了学生。现在,刘老师的研究生凭借这个领域的研究,已在国际科学舞台开始崭露头角,为哈医大增添着新的光彩。

这样一位大专家讲诗词有什么特别吗?还别说,我发现刘教授的讲稿还真有科研工作者的味道,那就是严谨、清晰、简洁。他的多九游「中国」官方网站《诗词漫谈》课件,从入门让学生了解诗词发展历史、了解旧体诗词结构到诗词鉴赏,再到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要领,一切都丝丝入扣,既精到又不繁冗。什么是诗,诗的主要特点、诗歌形式有哪些历史变化,如何识句读、辨四声……每个知识点都交代得十分朴实、到位,且没有一丝卖弄的味道。衔转尤其自然流畅。讲完诗的体例,就讲作诗用韵。通过步韵、用韵、依韵的举例,清晰地让同学们明白了要如何作诗用韵。如此,仅凭几个课时,就能让不少同学惊讶的发现,自己已从诗词欣赏跨向诗词写作的阶段了。在学生上交的听课感受材料中,许多同学都觉得听刘老师的课收获极大,说没想到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不经意间提升了,不仅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而且愿意去欣赏它了。有的还开心的告诉好友,自己已开始向刘老师一样,试着用诗词记录自己的生活了。诚然,在与几个专业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刘老师说他也发现了许多学生有着不浅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这让他很是欣慰,因为他心里始终觉得要成为专业领域里的大家,只有具备了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能够达成。

给学生讲诗别具韵味的刘老师谈起自己兴趣的养成却很随性。自中学阶段受李白《菩萨蛮》、《忆秦娥》的吸引,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积蓄了写诗填词的情致。回想起这一段,他漫溢豪情的说,早年写的数百篇诗词虽有一些不甚合韵律,却很能抒情励志。

一般来说,好的老师在交给我们知识时,总能告诉我们它的意义在哪、它有什么价值。那么,读诗、写诗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刘老师有一首诗作写得很实际:

筚路蓝缕,诗词伴我一路前行

焦虑时,诗词教我平缓心情。烦愁时,诗词教我排遣情志。急躁时,诗词教我深沉冷静。

愤怒时,诗词教我调理情绪。患病时,诗词教我找回健康。喜悦时,诗词教我抒发情感。

失落时,诗词教我平衡心态。得意时,诗词教我戒骄戒躁。茫然时,诗词教我找准方向。

撰文时,诗词教我凝练简洁。

通过与刘老师交谈得知,原来他对诗词的迷恋与不舍,先前已有案底:早在2002年,他在北大任职时就曾给自己的学生讲过古典诗词。如今,他之所以要自荐站上人文的讲台,就是希望哈医大的学子们能借助诗词的作用和力量,书写出自己美好、壮丽的人生诗篇。

我从不相信医学生大都缺少文学素养的说法,更不敢苟同哈医大的教授只知道搞科研这样的论调。事实上,对刘老师的采访已然说明了一切。值得广而告之的是,今年下半年刘老师还有八课时有关诗词的讲座,届时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拿着自己的诗词作品,和刘老师来个近距离交流,想必一定会是台下豁然有所得、台上欣慰收愉悦,愿我们共同领受那一片超出预期的欢愉吧。